导读:2013年11月15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凤凰财经特邀6大学者为我们解读《决定》相关政策。
施正文:《决定》首提房地产税立法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凤凰财经电话联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施正文对《决定》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部分进行了详细解读。
施正文指出,《决定》涉及到完善税收制度的部分,明确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房地产税立法,而且房地产税是《决定》中唯一明确表示要加快立法的税种。
施正文表示,这一提法说明中央对房地产税改革的决心和重视,可能会是房地产改革的一大进步。
他指出,《决定》明确提出的“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一直是财税学界支持的改革方向,而房产税是重要的直接税,房地产税立法和适时推进改革,说明中央在直接税改革方向上的决心,让他倍受鼓舞。
不过同样是直接税,施正文认为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表述就不是那么让人振奋,文中仍然沿用了原来“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少让业界有些失望。
不过施正文同时指出,《决定》中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论述有两大亮点。
第一大亮点是此次会议公报就已经提出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建立现在财政制度”,给予财政更高的地位、并且明确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努力方向是很大的进步。
第二大亮点则是明确提出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施正文指出公开透明意味着社会公众可以看到政府支出的方向、结果、范围、内容的详细情况;全面规范则意味着政府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增强公众和人大对预算的约束力。
《决定》还指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施正文告诉凤凰财经这意味在,人大审核预算从原来的主要看赤字多少、预算的类目间调整只要不超出财政支出总数都不需要人大批准,变为预算的不同类目间的调整,即财政支出由一项改为另外一项也要通过人大批准。
而这一变化很可能意味着预算法修改过程中要加入预算的类目调整要经过人大批准的条款。
中国现行的《预算法》,是在1994年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次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预算法实施条例》,构建起了沿用至今的财政体制基本框架。
2004年启动《预算法》修订,去年7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再次审议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但到现在,《预算法》草案还在研讨中。
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有关预算的认识可能让预算法修改更值得期待。
相比有关预算的表述,施正文认为决定中有关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让他对即将进行的中央和地方之前财税体制的改革多少有些失望。
文中明确指出“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在施正文看来,如此表述意味着之前备受关注的给予地方更多财权或者财力的改革方向并没有被接受。
此次会议中首次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而没有提到之前在很多文件中都出现过的“建立财力与事权”或者“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制度,在施正文看来,这一变化说明给予地方更多财力或者财权的呼吁可能并不是以后财税改革的方向。
而在他看来,如果不能改变地方财力有限这个问题,而是大部分财政收入的分配权力都集中在中央,即使采取明确事权、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等改革措施,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跑部钱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吴丽华/文)
连平:汇率市场化存在现实困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该《决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交通银行[1.51% 资金研报]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凤凰财经表示,《决定》内容有关金融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清晰,但由于汇率市场化存在现实的困境,表述和之前并没有明显变化。
连平表示,《决议》有关金融改革的表述更加清楚,比如提出利率市场化要“加快推进”,“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为这两项改革的速度定下了调子。
但同时《决议》也对一些金融改革领域进行了细分和区别对待,比如同是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内容,但是强调资本的双向开放要“有序”的进行,显示出一种谨慎的态度。
“把资本的可兑换和双向流动区别对待,这样有关资本项目的内容说的更加细致了。”连平表示。
汇率市场化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这次在《决议》中的表述和以往并没有明显变化,继续强调“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连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汇率市场化还存在现实的困境,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条件不是太好,只能逐步的向前推进。
主要原因是是人民币要盯住一篮子货币比较困难,如果要随着市场出现阶段性的升值和贬值比较困难。比如出现阶段性的贬值,就会进一步造成中美贸易的顺差拉大。
“当然放开大一点的波动幅度是可以做到的。”连平表示。
另外连平认为随着《决议》中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民营银行将会在明年推出,前提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李磊/文)
朱宁:完整利率市场化的建立需要漫长的过程
11月15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该《决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对凤凰财经表示,《决定》内容有关金融改革的内容更加具体,特别在利率市场化、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等方面十分值得期待,他同时认为虽然《决议》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但是一个完整利率市场的建立还需要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
《决议》中提到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对此,朱宁表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真正的市场化也是在80年代才得以实施,中间历经多年。但是如果一下子取消利率的上限,会引发道德风险,并导致银行间为争夺存款而造成的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所以如果要回避道德风险,可能整个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而在《决议》里提到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朱宁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对于充分利率市场化来说是一个前提条件,但这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有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时候,并不能保证利率市场化马上就会到来。”朱宁表示。
同时,朱宁表示,《决议》中并没有提到对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行改革,目前的这种国有股权一权独大的股权结构已经不利于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阻碍了其商业化,未来应该考虑引入其他成分的股东。
另外朱宁表示由于整个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在进行金融改革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已经存在于实体经济中的风险问题,比如对于房地产、基础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应该更加重视。(李磊/文)
附朱宁采访实录:
凤凰财经:您对《决议》中有关金融改革的内容如何评价?
朱宁:我觉得有些很具体的领域,无论是从结构,有些具体的金融创新的产品,还有整个金融机构的设计跟发展,我觉得还是更具体一些,而且有更多可以值得期待的地方吧。
凤凰财经: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的金融机构,这个怎么看?
朱宁:我们本来说是民间资本发挥他的作用,可能做的更具象化,因为整个金融改革很重要的是说整个银行业的改革,或者整个银行体系的改革还是很重要,允许不同的结构进入银行领域,同时给予发展机会,我觉得这个对于金融体系改革还有对本行业的发展都是挺有促进的。
凤凰财经:这是不是意味着民营银行可能开闸了?
朱宁:从概念上讲已经是获批了,还有具体的审批和风险管控,监管流程方面可能还有一段时间,大家要等待一下。
凤凰财经:那关于《决议》说的要建立多层市场体系,特别提到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改革,这是不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变?
朱宁:整个新股发行体制从审批制到注册制的改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这次明确地说,我们要向这个方向来转化,我觉得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进步,具体怎么来操作,无论从整个注册的要求,从整个注册前提下的各种不同的具体事实的细节可能还有待于证监会和相关地政府机关进一步去做更多操作的细节。
凤凰财经:现在证监会IPO没有开闸,是不是在等股票发行的制度的改革?
朱宁:我觉得两者都有,一方面确实在新股发行制度里面可能会发生改变,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对那些已经通过的企业,其实他们已经完全满足上市的要求,这种可能更多也是跟市场环境,或者跟全国的经济环境是相关的。
凤凰财经:另外决议里面关于金融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你最期待的有没有涉及到?
朱宁: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多层次市场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地强调,也特别突出无论是从新股发行机制,还是从金融创新的产品都有一些补充,我觉得这其实其还是比较具像的一些提法。还有一个方面我觉得提到利率市场化,关于债券市场的发展,通过利用债券市场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跟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对整个利率市场化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凤凰财经:《决议》在还提到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这个是不是意味着以后银行就告别大而不能倒的时代?
朱宁:我觉得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可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方面是通过保护整个储户些安全,另外,设立了存款保险体制机制,就可以保证银行之间进一步可以进行竞争,然后对不同的结构和不同形势的银行都可以更充分地去有竞争。这对于中国下一步整个银行体系的改革都有积极意义,能够进一步让市场发挥更多机制,会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凤凰财经:利率市场化其实现在已经推进的差不多了吧,您认为完全能实现利率市场化有没有一个预期?多长时间内能完成这个事情?
朱宁:我个人觉得这可能还是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美国真正的市场化也是在80年代才得以实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应该鼓励存款利率的充分竞争。取消利率的上限,会引发一定的道德风险,会导致相互之间这种恶性的竞争,所以要回避这种竞争,或者这种道德风险,可能整个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可能还会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
凤凰财经:是不是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后才会最终完成放开存款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中间是不是有一个过程?
朱宁:对,我觉得创建存款保险体制对于充分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前提条件,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就是说有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时候并不能保证利率市场化马上就会到来。
凤凰财经:我看到他说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关于这个汇率市场化,您认为现在还有什么阻力吗?
朱宁:汇率的设立机制也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过去五年汇率改革主要地路径就是逐渐地放宽人民币每日交易波动的幅度,我觉得随着这个幅度逐渐地扩大,我觉得人民币形成机制也逐渐变成由市场完全来决定。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我觉得其实所谓要市场决定的机制并不是代表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对自己本地的汇率不施加干预,就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对于汇率的市场化的理解不应该觉得就完全由市场决定,各国的央行和各国的储备积蓄还是会对自己本币会有所影响。
凤凰财经:我看到大家一直在提,就是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在《决议》里好像没有出现?
朱宁:看《决议》张有关国企改革也没有提到这一点,只是说其他资本结构进入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从国有商业银行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有两个值得大家考虑的治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大股东相对比较集中,现在感觉大股东因为比较集中,而且不是一个纯商业投资者。引入其他投资者,由于股东有些利益不完全一致,公司治理上能够进一步地发挥企业民主决策的优势,同时也对国有企业给予相应的约束也是非常重要。
凤凰财经:那从整个金融体系这个决议里面,关于整个金融体系里面的内容来看,您认为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没有涉及的吗?
朱宁:还有一个方面我觉得说,我们对整个市场对于风险的评判、估值提的还不是很够。之前由于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使得风险已经积累在经济中的,特别在房地产、基础设施领域所积累的信用风险需要逐步化解,目前对于这点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考虑。
华生:不要对决议过分乐观落实才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该决定无论是在改革的领域广度和力度上,都可谓空前,甚至有人将之解读为“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媲美”。燕京华侨大学华生教授对此表示,不要对决议做过分乐观的解读,“要认识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困难,”他说,诸多改革的方向都是对的,但是落实过程中暗礁和陷阱会很多。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再次出现,“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真正需要做的,是像西方那样用法治的办法,建立规范化的、明确的门槛。”
华生认为,要注意决议的准确文字表述,不可过分解读。比如,在土地改革方面,“建立统一的城乡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有媒体刊出民间版解读——“农民土地、宅基地可以流转了”。对此,华生表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的农村乡镇企业用地,这是工业用地,跟农民的宅基地、农地并不是一回事。
他指出,要说农民受益,这项改革政策还是更加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因为在之前政策较为宽松时大量将农地变为了乡镇企业用地,所以会受惠较多。而西部地区农地大量存在,相对就会吃亏一些。“所以,这也可能会在扩大地区间差距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华生说。
对于大家欢呼雀跃的户籍改革,决议称将会“全面放开小城市的落户限制”。对此,华生给出的也是对形势的严峻估计。他指出,小城镇户籍放开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是实情却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并未放开。“如果没有财政支持的话,小城镇当地是不会轻易放开的。这关键还需要看政府下一步行动。”
除了“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项描述:“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这似乎印证了华生的“逆流”解读。他说,政策和政策之间仍存在矛盾,“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农民进城,大部分还是向着大中型城市。”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推敲的,他表示,对政策实施难度要有充分估计。
另外,“凡是能够由市场决定的,全都交给市场”被看做是此次决议的一大亮点。华生指出,政策在落实的过程当中,利益调整不可回避。电价、水价等跟民生息息相关的部分,全部放开是不可能的,“这会造成价格大幅上升,百姓也不会同意,还是要平衡多方面利益。”(张凤娇)
刘晓光:土改保障农民不闹事将永远改变中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该决定在土地改革方面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首都创业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向凤凰财经分析称,这一改革措施的最直接影响包括三点:1、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确定;2、改革放在经营性建设用地流传方面可以保障改革平稳,农民稳定,“保证农民不会闹大事”;3、通过市场化的交易和定价机制使农民获得更大的受益权,“土地流动,让农民的土地发挥价值,增加农民收益”。
刘晓光认为,农村经营性土地流转可能会让靠近农村的二三线城市大产权房价上升受到影响,但对于核心用地作用不大。
据了解,中国的农村土地分为耕地,大致18 亿亩,林地、草地及园地大致78 亿亩),集体建设用地大致2.25 亿亩。农业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耕地亦是农民现有最大的财产性收入来源。
而在此前的土地制度中,农村集体用地转为建设用途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政府的征用,然后由市区政府对外进行“招牌挂”。这一土地制度往往存在对农民的补偿过低、在土地转让过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
刘晓光对于此届全会的整体改革评价称,总体看来,这一届全会的改革力度相当大,“不粗,将永远改变中国”。
杨志勇:“透明预算”能解决腐败、突击花钱等问题
“其实不用看《决定》中详细的论述,只看公报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论述,就很有亮点。”对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如此表示。
他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及随后公布的决定中,“透明预算”的提法是很大的进步。
他表示,如果能够真正能做到透明预算,公众就可以对政府收支行为进行全面监督,政府支出的方向、详细内容如果都在公众监督之下,目前饱受诟病的突击花钱、贪污腐败、公款吃喝浪费等问题就都能够解决了。
不过他同时指出,此次提出的透明预算,并不是现在财政预算公布的笼统的数字,而是详细的政府收支账本,而且是政府主动公布,而不是一部分人申请才能看到的有限的公开。
而在他看来决定中提出的“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正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算公开透明、接受更多监督的改革方向。
此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也指出,“透明预算”这一提法以前没有出现过,透明预算意味着预算完全透明,对预算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以前提高、扩大预算透明度的提法要求更高、更为明确,提高、扩大等提法可快可慢,而透明预算则是要尽快做到预算的完全透明。
2004年启动《预算法》修订,去年7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再次审议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但到现在,《预算法》草案还在研讨中。
接受凤凰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认为三中全会形成的认识很可能促进预算法修改过程中加入更多预算公开、人大更多参与预算编制、审查监督的内容。(吴丽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