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明,1971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黄冈市浠水县清泉镇河东街村党支部书记。自2008年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自觉履行职责,敢于躬身实践、为民解难,严于律已,在带头致富中实现价值,在服务群众中体现责任,在弘扬正气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2008—2010年“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躬身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2008年,时任村支委委员翟明被推选为河东街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村组发展的形势,翟明陷入了沉思:一是闻名全县的村支柱企业灰砂砖厂因政策原因被关停,二是因传统农业收入低,村里的数千亩良田无人耕种,90%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村级经济陷入了困境。“党员干部自己先致富,说话才会有底气。”从部队退伍返乡的翟明有着一股闯劲,针对三、四线城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翟明和村里几个党员一道自筹资金近60万元,购买4辆大货车跑起了运输,一年下来纯收入近20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党员群众纷纷搞起了运输、养殖、种植等第三产业,年人均增收600余元。“靠灰砂砖等资源支撑的发展模式毕竟走不了多远,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抓好“一村一品”。”针对该村数千亩良田无人耕种的实际,他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经验,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一村一品”项目,组织2名“两委”成员、8名党员群众代表,两下安徽和县参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引进安装新型镀锌钢材骨架,推广大棚种植技术,并由村里给种植大户2000元/亩的奖励。以往种田,村民每亩最多只能收入2000元,现在全村推广大棚种植蔬菜技术,1000亩大棚为村民年纯增收近1300余万元。
为民解难,服务群众改善民生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你是干部。村民选我们做什么啊?就是让我们来帮他们做事的。”通村通组道路、村民安全饮水等问题是该村多年来的老问题。上任后,翟明多次召开支委会,常常走访村民,认真研究破解难题的方法措施。村集体经济薄弱,修路谈何容易?他积极争取省市县通村公路项目政策,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发动村里的“大众”和“大款”捐款。终于他的勇气和坚持打动了村民,村民们纷纷响应,出钱又出力。该村6组78岁的老党员袁兴启身患重病,常年“打吊瓶”,不仅带头捐款,还主动担当起了义工和质量监督员。到2011年,全村共修路12公里,在全县城郊村中率先实现村、组、湾公路全覆盖。为解决村民饮水安全,他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主动与县水利局管网沿伸项目相对接,争取上级政策资金8万元,村组及个人自筹资金25万元,将清澈干净的自来水接进了农家。同时,按照“绿化”、“亮化”、“美化”的要求,改造旧房60余户,清理中心村排污下水道600余米,新建花坛500余米,安装路灯28盏,在绿化带栽种桂花、棕树等林木300余株,落实了保洁员,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2年5月6日,鄂东地区普降特大暴雨,4组的蔬菜大棚、5组的水产良种基地损失严重,他带领支委委员汪景明等党员干部分赴各受灾点,及时排涝抢险,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
严于律已,弘扬正气树立形象。
“自身硬,才能言硬。”村里的一些小型基本设施工程,翟明从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承包建设,都是通过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优先承包一些困难户和欠集体资金的农户,既解决了困难户脱贫,又收回了集体欠款。他始终坚持党务、政务和各项惠农政策、公益事业投入、项目建设等内容在公开栏中及时向村民公开,凡涉及村里民生大事、基础建设和经费开支等问题,从不搞暗箱操作和个人说了算,而是采取支部提方案、党员代表审、上级领导批的运作机制,增强了透明度和公信力。2009年,一名开发商想在该村批块地建房,趁他不在家,把2万元现金偷偷塞到桌子底下。回家后,他立即给当事人打电话,问道,你把什么东西放到我家里了?那名开发商说,没什么呀,就是过来看看!翟明严厉地说,你现在若不拿走,我就上交到镇里纪检书记那里……听到这里,当事人连忙把钱拿走。2010年4月,他的亲姐夫按规定申报农村宅基地,想找他减免点税费,他一口拒绝,最后姐夫只好闷闷不乐的交齐了税费。
“爱民甘露润心田”,在翟明担任村支书记的几年时间里,村民人平收入由2008年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2011年的8300元。如今,走在河东街村,只要你问起翟明,村民们都会说:“他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啊……” (杨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