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可靠保证。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浠水县委高度重视,作为基层党建“整县推进”“六大工程”中的“实力壮大”工程单列出来,并出台了有关文件,一些乡镇和村(社区)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方法路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浠水党建云”特开辟专栏,向大家推介这些经验。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①浠水关口快岭村村集体经济“嫩芽初生”:
关口镇快岭村地处浠水县北部山区,麻阳高速浠水北出口,202省道穿村而过。全村版图面积4.98平方公里,11个村民小组,521户2198人,旱地1340亩,水田2400亩,山林1500亩,水面150亩。新农村小区128户,快岭小集镇商户50家。现有党员51名。快岭村前些年一度出现大“滑坡”,成了“后进村”。2014年12月,受村党员群众的邀请,在广东与人合伙开厂的汪赛,回村选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汪赛上任以来,村“两委”一班人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点任务,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1.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378元,开创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快岭模式”。
碧根果基地远景
01启动“三资”清理,规范合同增收
汪赛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由于村里管理混乱,集体经济非常薄弱,除了没有流转的少部分山林,村里没有任何产业,连村组干部的工作报酬都得不到保障。针对村里的实际状况,汪赛在走访党员群众后,经村“两委”研究确立了“向石头缝要收成,向荒山要产业”的思路。
汪赛了解到,村大部分山林以较长的年限承包出去了。其中约600亩山林以极低的价格承包给了外县一家林业公司,该公司从2008年签订合同后并无实际投资,只是一味靠领取林业补贴和山林租金差价盈利,山林荒废、杂草丛生,村里每年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火防灾。为了这600亩林地,村“两委”多次上门与外县林业公司协商,提出以前租赁方案不合理之处,介绍村“两委”收回后的经营思路。秉着一次协商不行就两次的态度,几经周折终于迎来希望,最终用诚心说服了的林业公司,收回了集体山林。随后,通过“协商—重拟—代表会—公示—签订”合同签订流程,村“两委”将集体山林公开竞价承包给了本地回乡能人,改种湿地松和油茶。荒山“寻宝”,重新开枝散叶,催发了集体经济“嫩芽”。
村“两委”一班人乘胜追击,邀请律师对全部资产进行了清理,对原来所有的老合同和协议进行了分类、分析,对所有的老合同都进行了公平性审核,以此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6万多元。在“三资”梳理过程中,清理出小林山顶的油茶园、村里的部分山林等闲置资源。通过联系本村的能人和在外的乡贤,油茶园以每年1.2万元的价格租出了,剩余的部分集体山林以每年8000元的价格进行了流转,村闲置小学以每年1万元出租、麻武高速指挥部旧址以每年8000元出租,共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4万余元。
油茶园
02探索“分红”模式,招商入股增收。
能人回乡关键在于“唤得回、留得住”,让“回乡”的路能够铺的好、走的顺。快岭村“两委”与能人乡贤进行积极的接触,依靠良好的口碑,发动他们整合资源资金发展市场主体,探索“分红”模式,牵头成立了金禾水稻种植、灵山蔬菜种植、精抚果树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方面采取“统一流转,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的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猕猴桃和碧根果种植基地,流转山地450亩,在管理上采取“334”利益分配模式,即村委会利用国家奖补投入占股30%,贫困户利用小额贷款占红利股30%,市场主体实际投资占资本股40%。这个模式是三方收益的,让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稳定保障,贫困户脱贫方式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蜕变。4组的3名党员注册成立了郭坳油茶种植合作社,全组近300亩荒山地以每亩每年200元的租金入股,也实现了农户与合作社的共赢。
碧根果基地套种药材香附子
快岭村“两委”一班人始终把服务作为提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软实力”,给每一位投资商当好“保姆”,帮助流转土地、调解矛盾、宣传政策、市场引导,甚至帮助申请执照、贷款。
村七组回乡创业青年柴浩,流转本村村民土地600余亩用来种植果树,最开始荒山道路不畅,水电不通,无法进行基本的开垦种植劳作,个人作业成本巨大。村“两委”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各个服务单位,帮助配套道路到位,电改线到点,尽可能提供更多便利,妥善解决了问题。
村十组回乡青年李凯,有意养殖小龙虾,但养殖业务知识欠缺。了解到情况够,村里带其到县内各养殖基地参观,联系专业人员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很快促成了这个项目。
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在快岭街道拓宽工程建设中,村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争取群众支持。只要群众有需要,村干部就会主动上门服务。村里建起了400多人的“快岭人家”微信群,村里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动态就及时在群里公布,争取大家的支持。
村里一位五保老人患了病,不到几天就接到本村党员群众微信捐助16万多元。村“两委”出以公心,办事公正,赢得了在外能人老板的支持和信任,资助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本村老板柴再希2014年为二组美丽乡村建设捐款180万元,并应承在近两年逐步将村级债务予以清还,还计划投资800万对一组、二组水系进行整治。一组村民汪旭在柳州工作,支援10万元村里建文化广场;三组村民柴东亚捐助5万元兴修三组的湾内道路。村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聘请保洁员,大部分资金都是在外老板捐资,减少了村集体的负担,也变相的增加了集体的经济收入。
碧根果套种的西瓜
点评:
浠水县关口镇快岭村能够从低谷走出来,在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村里的“带头人”选得准。汪赛在外面当过老板,为人正直,头脑有想法,工作有办法,团结带领“一班人”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赢得了党员群众的真心支持;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选得准。对于国家奖补投入,折算为村里加入市场主体的股份,确保保值增值。依靠组织和法律手段,对集体经济合同进行甄别审核,对明显有失公平的合同进行了依法废止,确保村级资源资产效益最大化;三是利用微信平台发动群众。针对长期在家人员少的实际,村“两委”搭建了400人的“快岭人家”微信群,将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讲好快岭故事,传播快岭声音的重要平台,村党员干部主动将村里的想法、工作动态及时在群里公布,赢得了大家的真心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