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拼搏洒汗水,抢抓机遇攀高峰,中标承建储煤仓,项目山西至内蒙。质量安全为宗旨,领军八百实力雄。功夫不负英雄汉,成功之路铺彩虹。致富不忘帮乡里,捐资修路万人颂。”这是浠水县一位诗社会员写给刘松柏的诗。
刘松柏,是一个敢于拚博、勇于开拓的追梦人,是一个热爱家乡、造福乡梓的成功者,多年来,他积极为马踏石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为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奔走。他以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为人品德影响着周围的人,在十里八乡美名远播。
这一切,源于他是马踏石村名誉书记。
勇于拚博的致富带头人
刘柏松高中毕业后,在家学过木工,做过豆芽菜,贩卖过土豆,养过猪,开过面条加工厂,走村串户挑过货郎担,日子在平淡中度过,不安于现状的他,在家中待过十年后,毅然走出小山村,远赴外地打工谋生。在外打工,他的诚恳和勤奋,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刘柏松开始承包小的工程,到逐步承包大的工程项目,经过多年打拚,刘柏松逐渐积累了可观的资产。在自己生活富足的同时,他念念不忘生活在温饱线上的乡亲们,十多年来,刘柏松每年都要带领本村和周边村乡亲们在自己的公司里务工,高峰期间,他带出的农民工近1000人。如今,常年在他公司里务工的人员有400多人,本地村民有200多人,在这些农民工中,担任组长的六名村民有的年薪达到了15万;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在5000至8000元。
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渐渐过得滋润起来,乡亲们谈起刘柏松都翘起了大拇指,异口同声称赞刘柏松是他们脱贫的引路者,致富的带头人。
热心公益的慷慨解囊人
刘柏松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后,就热心于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马踏石村地处兰溪镇和巴河镇之间,由于不符合上级通村公路政策扶持的条件,以前连结两地的道路仅有一米左右,一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是一身泥。多年来,兰溪、巴河两地的村民一直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修通连结两地的断头路,多次有人想组织村民和在外成功人士联合捐款修路,但是,苦于资金不足,只能望天兴叹。
没有项目资金的支持,修路谈何容易?刘柏松也想过自己带头捐款修通这条连镇路,当时他也不是很富裕。不过,要修通这条路的念头一直如同一块石头压在心头。在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刘柏松率先倡议,自己先捐款20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没有让村民出一分钱,由两地的在外成功人士自觉捐资近四十万元,修通了连结兰溪、巴河,全长两公里,被村民们誉为“联心路”的巴兰路。刘柏松在这条路上先后实际投入了将近三十万元。
近几年来,刘柏松出于对家乡发展的关心,积极赞助家乡公益事业,2009年马踏石村通组公路修通捐款3万,兰溪镇岳王庙村、巴河镇茅江村等村的通组公路赞助大约共计3万多元;
兰溪镇北永小学是刘柏松的母校,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一直是他关心的重点,得知在小学就读的孩子们由于投入不足,还没有电脑时,他自己投入了22000元,购买了七台崭新的电脑,还邀约了朋友捐款购买了10台电脑,送给自己的母校,以感谢母校的培养之恩。
扶贫济困的心地善良人
刘柏松曾经说过,见不得伤心的人,不管自己身上有多少钱,只有有,就一定会乐意帮助那些暂时有困难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马踏石村二组吴桂松,是刘柏松带出去的一个农民工,和妻子一道在刘柏松所在的公司里打工。2009年3月,吴桂松的老婆身患重病,因为家庭不富裕,原来不打算治疗,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刘柏松当场给吴桂松2000元,让他带着妻子在工地附近的医院诊治,在了解到当地医院医疗条件不算好的情况,刘柏松迅速筹集了10000元钱给吴桂松,让他带着妻子到北京治疗,后来,吴的妻子因诊断是不治之症,放弃了治疗,刘柏松说如果还需治疗,他还会筹款。
刘柏松还经常照顾自已的一个远房亲戚,巴河镇茅江村孤寡老人杨胜林,近几年间,他资助了这位老人近40000元。
乐善好施,勤于助学,这是人们对刘柏松的评价。近几年来,刘柏松先后资助了三位大学生,让他们的求学之旅,充满了来自人间的真情。
兰溪镇永保村郭景,就读于湖北工业大学,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在上学期间,因父母收入来源少,准备放弃学业,外出务工,当听说这个消息后,刘柏松找到他的父母,表示会尽全力,资助他读完大学,让他安心读书。刚开始,郭景还不敢相信,后来,听到别人说过刘柏松的为人后,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到了学校,没想到,真的收到了刘柏松的资助款,而且不是小数目,几年之间,收到了资助款20000元,让郭景顺利在校就读。直到现在,提到刘柏松叔叔,郭景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柏松还资助了兰溪镇陈坳村李斯10000元,以及资助自己女儿的同学20000元,让这些孩子们不致中途辍学。
刘柏松自从受聘为马踏石村的名誉书记后,更加热心为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他号召跟随他外出务工的民工和熟悉的老板,回乡捐资修通通组公路,向村民传递致富信息,让乡亲们创业致富,鼓励在村的党员干部,积极走出去,开拓眼界,扩张视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